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联建澳寒羊产业 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持续增收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现有搬迁群众9938户45081人,是广西搬迁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县。截至2019年12月底,该县建成20个安置区11110套(栋)安置房及配套设施。都安瑶族自治县土地贫瘠、干旱少水,在经济作物难以发展的条件下,养殖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为提升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都安瑶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先发展澳寒羊养殖产业,让更多搬迁户分享增值收益,走上了致富“羊”光道。
一、联建“1+4”基地,实现全覆盖联合经营
都安瑶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均采用在城镇或园区周边开拓集中连片住房来安置搬迁群众的“无土安置”模式(不分配土地)。为解决澳寒羊产业用房用地难题,政府出资、企业规划建设了“一园四基地”,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搬迁群众联建联营。“一园”即地苏镇拉棠村易地搬迁“万户万羊”示范园区,占地150亩,有标准羊舍7万平方米,每年可养殖澳寒羊50000只;“四基地”即拉烈刁江、下坳车家庄、保安巴独、加贵加图4个易地搬迁安置区养殖合作基地,总占地面积38亩,共建标准羊舍1.8万平方米,每年可养殖澳寒羊15000只。其中,由龙头企业广西澳都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管理,提供养殖繁育、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屠宰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搬迁户负责肉羊养殖,三方共担风险、共同发展。截至2021年底,“一园四基地”已全部建成,共养殖澳寒羊55000只,实现搬迁群众全覆盖。
二、联结养殖主体,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都安瑶族自治县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带动、社员参与、联建联养、利益分享、滚动发展”的运行模式,使龙头企业、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搬迁户构建起稳定的利益联结体。首先,以安置区为单位,组织成立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每户搬迁户1名以上具有劳动力的家庭成员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并以已建成的个体养殖场及配套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量化为养殖资本入股合作社。其次,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已建成的养殖场为股份与企业联营,按合同规定每只羊每年保底分红100元,再按社员的入股比例进行分红。截至2022年3月底,都安瑶族自治县已组织拉烈刁江、下坳车家庄、保安巴独、加贵加图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入社社员1233名,养殖存栏澳寒羊12000只,出栏销售6820只。各安置区合作社按协议收益分红68万元,参与养殖及管理的社员每户均获得分红1000元以上。
三、联创产销“滚动”链条,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都安瑶族自治县结合县域自然禀赋及种养基础,提出养羊与“粮改饲”结合的种养模式,改种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玉米,创建2个“粮改饲”种植示范基地、24个“粮改饲”中心加工厂,构筑“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又种又养”的种养格局,形成种养一体滚动循环链,带动431户搬迁群众从事羊养殖牧草(粮改饲)种植。此外,都安瑶族自治县谋划打造“村民养殖、企业回收、加工冷链、互联网营销、村民再养殖”的滚动发展闭环链。即由企业牵头,以产业基地为纽带,建成1个新型全自动化冷链加工厂、1个澳寒羊新营养膨化颗粒料饲料厂、西南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中心和畜禽交易市场,为21户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拓展新型业态“主力销”、广西市场“全面销”、粤桂协作“定向销”、社会组织“助力销”、机关采购“定点销”五大销售渠道,组织各养殖场参加东盟博览会、广西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广东深圳农产品交易会等产销活动,鼓励搬迁群众开展直播带货等促销活动,通过仓储、冷链、物流无缝衔接将“雪花和羊”高端肉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从养殖到销售滚动式“一条龙”。在此产销模式的推动下,截至2022年3月,都安瑶族自治县的澳寒羊产业累计增收1440.46万元。
四、联合金融机构,“贷”动产业提质增量
为助力搬迁群众扩大生产,都安瑶族自治县政府发挥杠杆作用,围绕“金融拉动、保险保障”的产业发展理念,促使金融机构每年投入不少于5亿元,为当地从事牛羊养殖、牧草种植、牛羊肉加工与销售,且生产经营活动达一年以上的搬迁户等经营主体提供富民强产“牛羊贷”项目。该项目向县内依法合规经营、收益稳定、信用评级高、有牛羊产业发展意愿,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搬迁户等经营主体发放免抵押免担保贷款,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从辖区内金融机构获得“牛羊贷”贷款的搬迁户,给予全额贴息支持。此外,都安瑶族自治县政府还在县内选择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行“牛羊贷”项目。截至2021年底,共有452户搬迁户在“牛羊贷”项目的帮助下扩大了澳寒羊产业经营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