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奋力构建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的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更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北京市昌平区各镇(街)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为抓手,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政府、社会、个体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共同行动、资源共享,全区城乡协调治理效能持续增强,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涌现出了“回天有约”“昌盛模式”等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可推广、可复制的城乡治理典范。
古寺“出圈”焕新生
玉光寺。
露天电影、戏剧体验、听筝读诗、星空露营、天文观测……你能想象这些新颖丰富、创意有趣的文化艺术体验活动都是在一座古寺中举办的吗?
今年7月,位于回龙观街道具有300余年历史的玉光寺,几经修缮后焕然一新,以“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的新貌开放亮相。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集展览展示、基层议事、文化体验、休闲学习等功能于一体。自开放至今,这里已举办过手碟音乐会、黑胶音乐坊、手绘T恤、非遗手作、古寺写生等活动百余次。
玉光寺于2003年被确定为昌平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寺占地面积2440平方米,建筑面积785平方米,2020年曾作为回龙观新村乡情村史陈列室开放。今年,在开展“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过程中,回龙观街道工委将工作触角向下延伸,重创新、讲实效,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和街区居民对于活化利用玉光寺的意见建议。
累计回收调查问卷8000余份,问卷中对文化休闲、协商议事呼声较高。
玉光寺“议事厅”。
“我们在‘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引领下,树立‘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的理念,工作中勇于担当、主动加压,通过玉光寺的活化利用,积极引导年轻人参与到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中来,打造好‘昌快干’品牌。”回龙观街道工委书记霍琨说。由此,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应运而生,以文物建筑活化为核心,以玉光寺为载体,由第三方专业团队运营,开展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活动。
古老空间获得有机更新,展现出独特而旺盛的活力,这不仅是古建活化利用的尝试,更是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
未来,这里还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回天”居民提供更优质、更多元的城市公共服务,而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也将成为回龙观街道形象展示平台、居民议事基地和文化生活聚场,为“回天”居民乃至北京市民提供更好的城市公共生活体验。
城市“大脑”有温度
优化交通出行、提升通行效率;科技赋能服务、数据治理升级;各种数字化界面和实时更新的数据,成为城市管理者配置公共资源、作出科学决策的核心和依据……
结合“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回天“城市大脑”智慧调度中心以“服务民生、确保畅通”为重点工作任务,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效,让“回天”居民享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祉。
回天“城市大脑”智慧调度中心。
立汤路是天通苑地区居民通往市里的主干道,每天早晚高峰期间,有数万辆汽车都拥堵在这条主路上。“原来一堵车就半个小时起步,真的是寸步难行!”家住天通北苑一区的刘先生说。
为提升通行效率,有效缓解拥堵难题,回天“城市大脑”借助北京市交管局交通大数据平台,利用智能边缘计算盒子,融合高德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模型算法,精准掌握区域内交通总体态势和关键指标。
“当路口直行或左转车辆排队过多,系统就会自动识别,根据智能检测设备采集的实时交通流量、排队长度等数据,智能调整红绿灯放行时间,错时消散车辆排队长度,保障车辆畅通行驶。目前试点路段单个红灯等待时间已平均下降10%以上,实现了‘少堵10分钟’”,回天“城市大脑”联合工作组成员张东元说。此外,回天“城市大脑”还聚力赋能疫情防控和基层减负;实行“家圆码”“一表统揽”;开发昌平核酸检测助手“二维码”和“回天邻里”小程序,先后荣获2021~2022政府大数据优秀应用成果奖、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化基层治理专项论坛优秀案例等荣誉。
回天会客厅。
如此利用“城市大脑”精准思考、指挥,通的是数据,改的是作风,打通的是政府服务群众的难点和堵点。有温度、有速度、更精准、更高效,用技术创新服务基层治理,回天“城市大脑”智慧调度中心以“干”的导向引领任务落地,以“实”的作风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回天“城市大脑”让“回天”居民生活更美好。
“昌盛模式”提品质
城南街道工委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党员干部冲在前面、干在实处,探索出党建引领、主动治理的老旧小区改造“昌盛模式”,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昌盛园社区是城南街道辖区内最大的连片开放式老旧小区,改造前是一个典型的“三无小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昌盛园社区。
城南街道工委以党建为引领,以“向前一步”的工作作风,从群众日常投诉中发现共性问题,在社区常态治理中发现“接诉即办”,主动治理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改造升级昌盛园小区。
城南街道工委聚焦具体问题,通过干部入户家访、公众号线上问计、共商共治墙公示、民情连心卡直通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同时,突出社区有机更新,聚合空间,将昌盛园小区原有36个外部出入口减少为12个,全部安装车辆道闸和智慧门禁;整合社区内部空间,打通院墙壁垒,将原来分割的院落连为一体。在拆的基础上“闪电式”修复楼体外墙1200余平方米,更新楼顶防水500余平方米。由此2万余平方米公共空间连成一体,敞亮通达。
改造后社区新增绿化美化7000余平方米,规范调整停车位1000余个,增设环形步道、儿童乐园、老年聊吧等,适小适老空间1800平方米,社区功能及环境实现美丽“蝶变”。
昌盛园社区儿童娱乐区。
“自从改造开始,私搭的车棚拆了,停车有车位、锻炼有设施,小区比以前更敞亮了。”昌盛园社区居民罗阿姨告诉记者,“从来没有想过昌盛园社区会变成今天的样子,我们住在这里真是太幸福了!”
目前,在“昌盛模式”1.0版本基础上,城南街道工委正在探索和发展2.0版本,同时“昌盛模式”也已成功推广到拓然家苑、砂石厂等小区,为地域集中、产权复杂的老旧小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昌盛模式”也被住建部评为全国老旧小区可复制经验。
“十四五”时期,昌平的城市发展进入到存量提质增效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发展阶段。今年以来,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新陈代谢”,昌平召开了以“再转存”为主题的城市更新论坛,成立昌平城市共创中心,开展了新城东区中心区设计方案国际征集等活动,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引导形成城市“自更新”“善更新”循环体系,为昌平城市发展创造更多生命力。
乡村振兴有“秘诀”
在“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引领下,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创先争优,努力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干出了新亮点、新气象。围绕服务好广大村民和市民,十三陵镇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业复合经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林下经济亲子乐园。
今年4月,位于十三陵镇万娘坟村的林下经济亲子乐园建成开放,占地面积约120亩,利用林下空间设计建成了户外拓展、自然教育、亲子游戏等多个主题版块,设置了网红秋千、儿童拓展、油桶小火车等多项娱乐项目运营,4个多月来,迎客两万多人。
乐园的火爆不仅带动了乡村游人气,更让万娘坟村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乐园工作人员张铁生说:“我就是万娘坟村人,亲子乐园为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工作。乐园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我们的工作技能。”
作为十三陵镇打造镇域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试点,万娘坟村还整合村内闲置房屋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利用。
万娘坟村民宿。
万娘坟村党支部书记宋伟告诉记者,“林下经济解决了咱们本村及周边村落约40人的就业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完善旅游产业配套,打造精品民宿和农耕体验园,为村里吸引更多客流。”
在“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的引领下,各镇(街)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强化基层党委政府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主导职责,全面提升城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注重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不断提升开展社区协商、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充分激发城乡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踔厉奋斗、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网责编:赵廷举
本网通讯员: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