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核心区第二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公示 513处传承古都历史文脉地名入选
原标题:核心区第二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公示 513处传承古都历史文脉地名入选
地名不仅具有空间指位作用,更是首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29日起,《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第二批)》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东城区政府、西城区政府网站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在首批公布598处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基础上,经进一步筛选与评估,北京拟将核心区513处传统地名列入第二批保护名录。
街巷胡同类传统地名应保尽保
首都功能核心区范围内,形成了历史底蕴深厚的地名文化遗产。2021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已组织筛选并公布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第一批)》,收录598处街巷胡同类传统地名。在此基础上,按照“应保尽保”目标要求,第二批保护名录应运而生,拟列入513处传统地名,推动实现地名文化价值动态评估和名录有序补充。
按照新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传统地名指各历史时期流传下来或者曾使用过的地名,以街巷和胡同名称为主。此次筛选传统地名时间下限截止到20世纪70年代。
本次公示的地名类型丰富多样,充分体现了北京大国都城、海纳百川的文化特点。例如,以都城衙署机构命名的钟鼓胡同,以明代钟鼓司设在此处得名,中轴线重要节点钟鼓楼正是由钟鼓司派人“值守”;老钱局胡同,因明清时期铸造钱币的机构设此得名;教场口街、营房宽街等曾为驻军之地。四道湾、毛家湾等则体现历史时期北京“八水绕京华”环境特点。
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一些在20世纪60年代有过调整的地名,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在现用传统地名后括注了原名。如惜薪胡同由惜薪司胡同简化而来,此次保护名录从历史文化角度,将新旧名并列,形式为“惜薪胡同(惜薪司胡同)”。
新中国特色地名大幅增加
与第一批地名相比,此次入选保护名录的传统地名体现了“厚古不薄今”的特点,明清民国直至20世纪70年代,尤其新中国成立后命名的街巷道路名称比例大幅增加,体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据悉,这类地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标性建筑衍生命名,二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形成的街巷道路名称。比如,北京火车站是20世纪50年代与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等并列的十大建筑之一,北京站前道路在街巷道路规范化时,被命名为北京站街。而龙潭街道幸福大街、光明中街、福光路等,是新形成的街巷道路名称,主要集中于南城地区。“1949年以前,这些区域荒草丛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此相继建成居民住宅楼区,梳理水系、改善环境、兴建道路,在街巷道路命名上也充分体现了居住环境的变化。”相关负责人说。
45处片状地名上榜
东四、西四等片状地名是北京传统地名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较强的空间指位功能,也承载了重要历史文化意义。据悉,此次编制团队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结合片状地名产生时代、影响范围大小、历史文化丰富程度等因素,初步筛选出45处片状地名列入保护名单。
从时代上来看,45处列入保护名录的片状地名形成时间从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后跨越数百年时间,其中元代1处,为白纸坊;明代25处,包括安定门、地安门等;清代11处,包括北新桥、磁器口等;民国5处,包括沙滩、王府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形成的有3处,为天安门广场、车公庄和三里河。
45处片状地名的影响范围基本涵盖整个首都功能核心区。从片状地名核心位置看,大部分列入保护名录的片状地名位于中轴线上或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位于中轴线上的,包括永定门、前门、天安门等;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如左安门对右安门、广安门对广渠门、建国门对复兴门等。
地名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据悉,名录初稿完成后,编制团队广泛动员并征集了相关街道、责任规划师与地方专家的意见,对名录进行删减补充。未来,该名录还将继续根据公示期间公众反馈意见进行校核调整。(陈雪柠)
本网责编:赵廷举
本网编辑:赵金霞
-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委统战部、区新联会开展主题活动捐助抗疫一线
- 2黑龙江省垦区公安局牡丹江分局八五五派出所“三学”举措掀起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热潮
- 3黑龙江省垦区公安局牡丹江分局八五五派出所“三项举措”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工作
- 4黑龙江省垦区公安局牡丹江分局开展“无偿献血 守护平安”志愿服务活动
- 5河南省正阳县“城管蓝”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
- 6黑龙江省垦区公安局牡丹江分局八五五派出所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讲活动
- 7黑龙江省垦区公安局北安分局龙门派出所深入辖区开展“两毒”防护宣传工作
- 8黑龙江省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工作例会
- 9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省公安厅“防事故护秋收”联合执法专项治理统一行动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