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官网
  • 地方动态/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地方动态 >
  • 山东五莲县潮河镇将“组织链”嵌入“产业链”,让党建成乡村产业发展“主心骨”

山东五莲县潮河镇将“组织链”嵌入“产业链”,让党建成乡村产业发展“主心骨”

来源:乡镇企业导报发布时间:02-22
分享到:

本网讯  山东省五莲县潮河镇以组织振兴促产业产业振兴,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果蔬、茶叶、蜜薯年产值实现3个亿,“三架马车”成为拉动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位于潮河镇的张家庄村,原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空壳村。同大多数乡村一样,村里年轻人因向往城市生活而进城务工,乡村边缘化、空心化日益加剧。举目四望,人口稀少,土墙瓦房、泥泞小路,便是村景。

前些年,为改变落后局面,增加集体收入,潮河镇党委政府通过“第一书记”争取上级资金及帮扶单位扶持资金,在张家庄村建设了3座冬暖式蔬菜大棚对外出租,这样一来,村集体有了收入,村庄也有了甩掉经济空壳村帽子的底气。

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是潮河镇一直思考的方向。

2020年,潮河镇敏锐捕捉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新兴的集体经济振兴形式,号召全镇发展合作社,让党支部带领群众闯市场、谋项目,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

“镇党委为我们村协调强村贷120万,扶持项目资金100万,成立了五莲县春华秋实果蔬专业合作社。”张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陈亮说,为了发展壮大产业,村庄流转土地70亩,建设了高标准蔬菜大棚8个,用于合作社运营。

合作社以“村集体出资、村民出地、合作社管理”模式运作,村集体借助上级资金建设蔬菜大棚,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全权管理。

“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把村民牢牢凝聚在一起,合作社由专人经营管理,年底按股分红,还不耽误大家打工赚钱。”谈起加入合作社的各种好处,陈亮这样说道。目前合作社共吸收了全村18户蔬菜种植大户,并吸引周边群众前来旅游采摘,实现了强村富民双赢。

截至目前,潮河镇重点打造了张家庄、王家窑和丹土3个重点村庄,共有设施蔬菜大棚600余座,总产量达1200余万斤,且蔬菜品质优良,销往青岛、上海、浙江等地,供不应求。

得益于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不少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村、强村。而这,只是潮河镇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发展本土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围绕兴产业、带民富的要求,潮河镇以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聚力发展近海山地茶和设施蔬菜等富民产业,通过把“组织链”嵌入“产业链”,让群众富在“产业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行走在潮河镇莲山谷雨茶香生态园,一垄垄半人高的茶树间,鲁魁茶园负责人侯传龙正和另外几名茶农忙碌着,谈笑声打破了茶山的沉静。

这些年,随着潮河镇不断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全镇共有茶园面积1.5万亩,从事茶叶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户3000余户。重点打造了刘家坪、魏家、东石河、青松岭、西蔡家5个重点茶叶片区,干茶年产量120余万斤,“近海山地茶”的品牌越来越响亮。

听侯传龙介绍,几年间,他所在的魏家片区茶农就从最初的二三十户,发展到现在的近百户,一大批村民通过种茶、制茶而增收致富。

侯传龙所在的莲山谷雨茶香生态园,也是今年潮河镇依托现有茶、薯产业资源,打造的占地总面积7800余亩的莲山谷雨茶香生态园。

该生态园按照“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前魏家村、后魏家村、龙河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鲁魁茶园,联合成立龙宇溪润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成员出资总额共81.1万元,其中三个村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各占股30%,鲁魁茶园占股10%,实现党支部抱团发展谋振兴。

“联合社统筹资源,实现了‘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五统一管理模式,破除了单个合作社分散经营的弊端,达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效益。”龙宇溪润联合社的社长魏玉波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今年3个村实现收益分红3万元,茶园收益分红1万元。”

党支部“抱团”,合作社“联合”,真正实现了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据统计,目前生态园已种植发展各类茶叶5000余亩,蜜薯2800余亩,实现年产值220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0余万元,村民年均收入增加3000余元。

连片振兴、共同富裕。今年,潮河镇还按照“地理位置相邻、资源禀赋相似、产业结构相近”,着力打造了茶薯农旅、美美与共、劳务合作、春华秋实和云上花海5个党建示范片区,成立了5个片区功能党委,高标准建成林泉、刘官、大庄、小庄和前魏家5个片区中心村,将片区中心村打造成新形势下乡村振兴党群服务中心、经济发展中心、社会治理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党员夜校,闯出了一条山区特色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

目前,全镇46个村实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覆盖,成立联合社3家,合作社联盟3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跟着党支部干有钱赚,村民抱团走共同富裕之路,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拓宽了渠道。”宋宗升说,“组织链”嵌入“产业链”结出了硕果,全镇46个村实现了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乡镇企业导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文章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乡镇企业导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乡镇企业导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乡镇企业导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乡镇企业导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乡镇企业导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乡镇企业导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与本网联系。